close
由腦袋瓜的行為模式窺探讀書方法
若能事事配合頭腦的運作方式,身心則可以保持在愉快的高效率狀態。
1. 熟悉與不熟悉的影響:
* 人們的腦部會將熟悉的事物簡化成簡單的特殊訊息,愈熟悉則簡化的程度愈深。
* 重複地學習,使學到的資料在腦中大幅度簡化,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。
2. 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:
* 若能達到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狀態,較不會故意忽視與事實有關的資訊,而能減低主觀
成份對認清事實真相的干擾。
* 干擾例子:
(1) 假設考試時很緊張,題目看錯了,不是不知道怎麼做,就是做得文不對題,這一
題當然拿不到分數。如我們待人處世讀書等,若頭腦接到訊號不正確,當然事事
不順心,常常有危險狀況出現。
(2) 假設在考試之中,發現有一題不會寫,一般的反應是在有時間時,不斷的想該如
何寫。結果怎麼想都想不出來,一旦交考卷後幾乎立刻想出來該怎麼作。
(3) 若考試時精神及體力都不好,腦部訊號交換變得遲緩。
3. 禪悅狀態:
* 維持身心安詳,不但對提升讀書效率是最具關鍵性的一環,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事方面
也是極為重要的。
* 身心最恰當的狀態是有輕微舒服的感覺,即讓身心留在愉快舒服,但未達到明顯高興的
狀態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4. 頭腦的動態資料儲存過程:
* 所有經五官進入腦中的資料都會被記住,但是記在最底層的部份,平常不易將之呼喚出
來。
* 經常重複的資料,會不斷的被簡化後放在容易被淺層潛意識攫取到的位置。
* 書念得好,就要在心情穩定的情形下,多看相同資料、多聯想不同資料的異同,以增加
書本資料被正確比對的次數,不斷在腦中簡化,把它們放在動態搜尋易找到的位置。
* 增加讀書次數並非只是重複看同一段課文而已,往前讀新的課文、短時間快速回想課文
、看例題或作習題時輔以聯想式的回想等等,也有類似作用。
5. 對某種知識是否有親切安全的感覺:
* 在心安的情況下,頭腦比較容易機動地調整,以面對各種狀況。
* 親切安心的程度則和接觸的次數成某種比例關係。
* 加快看書速度,以便重複多次是和念書的好壞有極密切之關連的。
練習放輕鬆
維持在身心沉穩的阿爾法波狀態,使頭腦自然且不費力氣的維持在「意識不干擾潛意識」的境界。
1. 初期練習:從轉移意識的思考行為成注意身體覺受的行為下手。
(1) 吵雜的環境中,開口念書比安靜的念書更可以使我們容易專心,效率也比較好。
(2) 一旦察覺自己在想懂或不懂,就提醒自己放輕鬆,身體動一動,享受放鬆的舒適。
ex 讀書時最好前後點頭的動,注意力會被接近的書本筆記本所吸引。
(3) 當感到頭腦亂糟糟的,可以捏腋下或大腿內側部位的嫩皮膚,使自己因強烈的刺痛後
的解放感,回到清醒狀態,再一邊作細長的呼吸,一邊開口念幾句正在念的東西。
(4) 當覺得累的時候,可以用力握拳頭、用力將臉部五官擠在一起或其它部位用力,心中
默念「用力、用力、用力、用力、放—輕—鬆—」,享受放鬆的舒暢感。
2. 過渡期:
(1) 培養讀書的興趣,想辦法將枯燥乏味的課文和某種有趣的事物連在一起。
(2) 常看一些偉大科學家努力的軼事以鼓勵自己刺激自己。
(3) 若有宗教信仰,每日固定的做短暫的宗教功課,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以短暫的念佛、
持咒、或禱告等維持身心的安詳。
(4) 多聽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(似巴哈的音樂,節奏單調,聲調的抑揚頓挫幅度小)。
3. 最高級練習:
(1) 走路時放輕鬆的走,不將目光焦點放在固定的位置(即同時看所有的東西),此種方
式會使眼球放鬆,也可以放鬆頭腦,你可以若有若無的享受眼球放鬆的輕微舒服感。
(2) 練習同時掌握自己的心,使之不要去注意舒服的覺受保持安詳狀態。
(3) 練習同時看所有的東西和同時聽所有的聲音,不集中眼力和聽力於特定目標可以讓頭
腦進一步放鬆。
(4) 在輕鬆的走路(眼耳都放鬆)的同時,練習若有若無的同時注意腳趾頭和地面接觸、
離開地面的感覺(不要注意趾頭上某一特定的位置)。
【備註】
A.『專心放輕鬆』的要訣:
「若有若無的注意有沒有放輕鬆,發現身體沒有放輕鬆,不要罵自己也不要叫自己放輕鬆,
只需安詳的回到不注意狀態即可」。
B. 最好將理想目標時間設定為「一整天都能處在極度專心的放鬆的狀態」,因此應該隨時隨地
都練習如何放輕鬆。
C. 要同時若有若無地注意所有景象、所有聲音、及腳趾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通常很快就會忘
記,此時不要洩氣也不要怪自己,只管不斷的練習就是了。
D. 隨後可將腳上其他的部位逐漸包括進來,最後擴及全身。只要我們在初期走路,能夠同時放
鬆眼睛又保持心理寧靜安詳超過一分鐘(註:印度某一教派稱能維持三分鐘就是入三摩地)
,就可以有把握的將這種極度放鬆的方法應用到上課時間。
原文網址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739
若能事事配合頭腦的運作方式,身心則可以保持在愉快的高效率狀態。
1. 熟悉與不熟悉的影響:
* 人們的腦部會將熟悉的事物簡化成簡單的特殊訊息,愈熟悉則簡化的程度愈深。
* 重複地學習,使學到的資料在腦中大幅度簡化,實際上是非常重要的。
2. 意識與潛意識的關係:
* 若能達到意識不干擾潛意識的狀態,較不會故意忽視與事實有關的資訊,而能減低主觀
成份對認清事實真相的干擾。
* 干擾例子:
(1) 假設考試時很緊張,題目看錯了,不是不知道怎麼做,就是做得文不對題,這一
題當然拿不到分數。如我們待人處世讀書等,若頭腦接到訊號不正確,當然事事
不順心,常常有危險狀況出現。
(2) 假設在考試之中,發現有一題不會寫,一般的反應是在有時間時,不斷的想該如
何寫。結果怎麼想都想不出來,一旦交考卷後幾乎立刻想出來該怎麼作。
(3) 若考試時精神及體力都不好,腦部訊號交換變得遲緩。
3. 禪悅狀態:
* 維持身心安詳,不但對提升讀書效率是最具關鍵性的一環,在日常生活和待人處事方面
也是極為重要的。
* 身心最恰當的狀態是有輕微舒服的感覺,即讓身心留在愉快舒服,但未達到明顯高興的
狀態是可以做得到的。
4. 頭腦的動態資料儲存過程:
* 所有經五官進入腦中的資料都會被記住,但是記在最底層的部份,平常不易將之呼喚出
來。
* 經常重複的資料,會不斷的被簡化後放在容易被淺層潛意識攫取到的位置。
* 書念得好,就要在心情穩定的情形下,多看相同資料、多聯想不同資料的異同,以增加
書本資料被正確比對的次數,不斷在腦中簡化,把它們放在動態搜尋易找到的位置。
* 增加讀書次數並非只是重複看同一段課文而已,往前讀新的課文、短時間快速回想課文
、看例題或作習題時輔以聯想式的回想等等,也有類似作用。
5. 對某種知識是否有親切安全的感覺:
* 在心安的情況下,頭腦比較容易機動地調整,以面對各種狀況。
* 親切安心的程度則和接觸的次數成某種比例關係。
* 加快看書速度,以便重複多次是和念書的好壞有極密切之關連的。
練習放輕鬆
維持在身心沉穩的阿爾法波狀態,使頭腦自然且不費力氣的維持在「意識不干擾潛意識」的境界。
1. 初期練習:從轉移意識的思考行為成注意身體覺受的行為下手。
(1) 吵雜的環境中,開口念書比安靜的念書更可以使我們容易專心,效率也比較好。
(2) 一旦察覺自己在想懂或不懂,就提醒自己放輕鬆,身體動一動,享受放鬆的舒適。
ex 讀書時最好前後點頭的動,注意力會被接近的書本筆記本所吸引。
(3) 當感到頭腦亂糟糟的,可以捏腋下或大腿內側部位的嫩皮膚,使自己因強烈的刺痛後
的解放感,回到清醒狀態,再一邊作細長的呼吸,一邊開口念幾句正在念的東西。
(4) 當覺得累的時候,可以用力握拳頭、用力將臉部五官擠在一起或其它部位用力,心中
默念「用力、用力、用力、用力、放—輕—鬆—」,享受放鬆的舒暢感。
2. 過渡期:
(1) 培養讀書的興趣,想辦法將枯燥乏味的課文和某種有趣的事物連在一起。
(2) 常看一些偉大科學家努力的軼事以鼓勵自己刺激自己。
(3) 若有宗教信仰,每日固定的做短暫的宗教功課,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以短暫的念佛、
持咒、或禱告等維持身心的安詳。
(4) 多聽巴洛克時期的古典音樂(似巴哈的音樂,節奏單調,聲調的抑揚頓挫幅度小)。
3. 最高級練習:
(1) 走路時放輕鬆的走,不將目光焦點放在固定的位置(即同時看所有的東西),此種方
式會使眼球放鬆,也可以放鬆頭腦,你可以若有若無的享受眼球放鬆的輕微舒服感。
(2) 練習同時掌握自己的心,使之不要去注意舒服的覺受保持安詳狀態。
(3) 練習同時看所有的東西和同時聽所有的聲音,不集中眼力和聽力於特定目標可以讓頭
腦進一步放鬆。
(4) 在輕鬆的走路(眼耳都放鬆)的同時,練習若有若無的同時注意腳趾頭和地面接觸、
離開地面的感覺(不要注意趾頭上某一特定的位置)。
【備註】
A.『專心放輕鬆』的要訣:
「若有若無的注意有沒有放輕鬆,發現身體沒有放輕鬆,不要罵自己也不要叫自己放輕鬆,
只需安詳的回到不注意狀態即可」。
B. 最好將理想目標時間設定為「一整天都能處在極度專心的放鬆的狀態」,因此應該隨時隨地
都練習如何放輕鬆。
C. 要同時若有若無地注意所有景象、所有聲音、及腳趾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通常很快就會忘
記,此時不要洩氣也不要怪自己,只管不斷的練習就是了。
D. 隨後可將腳上其他的部位逐漸包括進來,最後擴及全身。只要我們在初期走路,能夠同時放
鬆眼睛又保持心理寧靜安詳超過一分鐘(註:印度某一教派稱能維持三分鐘就是入三摩地)
,就可以有把握的將這種極度放鬆的方法應用到上課時間。
原文網址:http://book.bfnn.org/books2/1739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